大家好,香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畲族风俗作文300字,畲族风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习俗婚姻在畲族社会里,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2、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生有二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3、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
4、这样维持几年之后,才确定在夫妻两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家落户。
5、2、丧葬畲族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6、畲人的丧葬习俗,从传统与史料来看,早期的葬习为悬棺葬和火葬。
7、在畲族中广为流传的《盘瓠王歌》中就载有畲人祖先盘瓠“半年是清闲,日日擎弓去射箭”,“石壁岩前山羊打,被羊抵落石壁前”乃“跌落石壁前,身尸挂在树尾上,老鸦来叫引路线”,“一阵龙风来发起,吹断树尾搁不牢,大大小小跑地拜,句句哭公是不该”的传说。
8、因“高岩石壁崎又岖”所以无法取得祖先尸身,只好“任得树梢安祖坟”,后世畲人为怀念先祖于是便悬棺而葬了。
9、三国时,吴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有“人悬棺”的记载。
10、“人”即历史上的“南蛮”,它是畲族等南方民族的先人。
11、由此可见,畲人悬棺而葬的习俗由来已久。
12、二、节日分龙节分龙节是流传于南北各地的民间节日。
13、此际多雨,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
14、除了汉族,它也是毛南族、畲族的传统节日。
15、有趣的是,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
16、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人们或祈雨、或傩舞、或唱戏拜龙王、或龙舟赛、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
17、2、祭祖日祭祖日,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
18、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19、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
20、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21、3、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
22、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
23、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
24、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25、节日这一天。
26、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
27、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
28、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29、4、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
30、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畲族英雄恨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粮断援绝,处境十分艰难。
31、眼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山里各种植物都已脱叶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的野生植物,枝条上还挂有串串的甜果。
32、畲军采集回营,雷万兴之香甜可口,便传令全军四出采集,军粮解决了,雷万兴便于三月初三日杀出重围,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33、扩展资料畲族起源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
34、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35、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36、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
37、“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
38、“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39、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40、此外,还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是属于高辛氏近亲的一支氏族部落。
41、有的认为畲族源于河南,其祖先是“龙麒”,等等。
4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畲族畲族的主要习俗和节日有:习俗:婚姻习俗: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43、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生有二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44、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
45、这样维持几年之后,才确定在夫妻两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家落户。
46、节日: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47、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畲族的主要习俗和节日有:习俗:婚姻习俗: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48、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生有二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49、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
50、这样维持几年之后,才确定在夫妻两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家落户。
51、丧葬习俗:畲族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52、节日: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53、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54、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
55、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
56、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
57、现在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
58、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59、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
60、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
61、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
62、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63、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
64、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
65、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66、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
67、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
68、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
69、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
70、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
71、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 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
72、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73、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着古朴的婚俗。
74、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
75、本来,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
76、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近和歧视政策,畲、汉两族之间严禁通婚,曾是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
77、解放后,随着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执行,畲、汉两族之间的通婚日益增多。
78、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
79、但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婚姻观念的影响,到解。
80、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
81、解放后被革除,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82、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