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舌掀簧的意思是什么】“鼓舌掀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说会道,甚至有些花言巧语的意味。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指那些说话动听但缺乏实质内容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鼓舌掀簧 |
拼音 | gǔ shé xiān huá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口如悬河,鼓舌掀簧。” |
释义 | 形容人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常带有贬义,指花言巧语、虚伪之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
近义词 | 花言巧语、巧舌如簧、能说会道 |
反义词 | 坦诚直率、言简意赅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鼓舌掀簧”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句为“口如悬河,鼓舌掀簧”,用来形容人说话如流水般不断,舌如簧片般灵活。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空谈、不办实事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鼓舌掀簧”多用于讽刺那些擅长辞令却无真才实学的人,尤其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中,若某人只注重表面功夫,不注重实际行动,便可能被评价为“鼓舌掀簧”。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说话浮夸 | “他整天鼓舌掀簧,却从没做出过什么实际成绩。” |
描述某人擅长辩论 | “他在会议上鼓舌掀簧,让对方一时难以反驳。” |
讽刺虚假宣传 | “这广告说得天花乱坠,不过是鼓舌掀簧罢了。” |
四、总结
“鼓舌掀簧”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更侧重于其背后的虚伪性和不实用性。虽然它有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在言语表达之外,更要注重实际行动和真实能力的培养。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只说不做”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