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为大室原文及翻译列述】齐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以广纳贤才、扩充国力著称。在《战国策》中有一则关于他修建宫殿的故事,名为“齐宣王为大室”,内容简短但寓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貌与统治者的决策风格。
一、原文
> 齐宣王为大室,三年不成。群臣莫敢谏者。颜斶(chù)曰:“臣请言其故。”王曰:“诺。”斶曰:“今王之大室,高台深池,宫室之美,车马之饰,皆非人君之制也。夫以万乘之国,而不能自修,乃欲役民以成其私志,此非所以安邦定国之道也。”王曰:“善。”
二、翻译
齐宣王想要建造一座宏大的宫殿,但花了三年时间仍未建成。群臣都不敢劝谏。颜斶说:“请让我来说明原因。”齐宣王说:“好。”颜斶说:“如今大王的宫殿,高台深池,建筑精美,车马装饰华丽,这些都不是君主应有的规模。凭借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却不能自我约束,反而驱使百姓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不是安定国家、治理天下的方法。”齐宣王说:“你说得对。”
三、
这段文字讲述了齐宣王因沉迷于修建豪华宫殿而导致政事荒废,最终被大臣颜斶直言劝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 统治者的自律与节俭 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
- 谏臣的勇气与智慧 能够引导君主走向正确的治国道路;
- 过度追求享乐 可能导致国力衰弱和民心丧失。
四、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战国策·齐策》 |
主要人物 | 齐宣王、颜斶 |
故事背景 | 齐宣王耗费三年时间修建大室,群臣不敢进谏 |
核心事件 | 颜斶直言劝谏,指出修建大室不符合君主身份 |
教训与启示 | 君主应注重节俭,避免奢靡;谏臣需有勇气进言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文化中谏议制度的重要性 |
五、结语
“齐宣王为大室”虽是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治国哲理。它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注重民生,避免因个人欲望而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