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息合法吗】“砍头息”是指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贷款人提前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为。这种做法在民间借贷、P2P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场景中较为常见。那么,“砍头息”是否合法?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一、砍头息的定义
砍头息,又称“预扣利息”,是指在发放贷款时,贷款人直接从本金中扣除部分利息,导致借款人实际收到的资金少于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例如:借款10万元,约定利息为1万元,实际只给借款人9万元,剩下的1万元作为利息提前扣除。
二、法律对砍头息的规定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砍头息在一定条件下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在正规金融机构或受监管的借贷行为中:
法律依据 | 内容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如果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明确规定,若出借人未实际交付全部借款,借款人有权要求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利息。 |
因此,砍头息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借款人有权主张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
三、砍头息的合法性分析
情况 | 是否合法 | 说明 |
正规金融机构(如银行) | 不合法 | 银行贷款不得预扣利息,否则违反《民法典》相关规定。 |
小额贷款公司 | 不合法 | 若存在砍头息行为,借款人可依法维权。 |
民间借贷 | 视情况而定 | 如果没有书面协议或未明确约定,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若有明确约定,仍可能被法院判定为无效。 |
P2P平台 | 不合法 | 多数P2P平台因违规操作被取缔,砍头息行为属于违法。 |
四、如何应对砍头息?
1. 保留证据:包括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合同等。
2. 协商解决:与对方沟通,要求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
3. 法律途径: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主张砍头息无效。
4. 举报投诉:向银保监会、金融办等相关部门举报非法放贷行为。
五、总结
砍头息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尤其在正规借贷中,借款人有权要求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尽管在某些非正规渠道可能存在砍头息现象,但其合法性难以保障,且容易引发纠纷。建议借款人选择正规渠道借款,并注意合同条款,避免权益受损。
关键词:砍头息、合法、民间借贷、利息、法律、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