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是指什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被用来比喻在困难或不利的环境中,如果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然而,这句话的本义并非仅限于现代常用的引申意义,其背后有着更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原文出处与本义
该句最早出自《晋书·王猛传》中的一段话:“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意是:在逆流而上的情况下,如果船没有向前行驶,就会被水流带向后方,即“不进则退”。
这里的“逆水行舟”指的是船只在顺流而下的河水中,若想向上游行驶,必须不断用力划桨,否则就会被水流冲回原点。因此,“不进则退”强调的是在逆境中,只有持续努力才能保持现状,否则便会倒退。
二、本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晋书·王猛传》 |
原文 | “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字面意思 | 在逆流中航行,不前进就会被冲回原地 |
本义 | 强调在逆境中必须持续努力,否则就会倒退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比喻在困难环境下需不断奋斗 |
三、延伸理解与现代应用
虽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是关于物理上的行船现象,但随着时代发展,这句话被广泛引申为人生、事业、学习等方面的警示。人们常用它来提醒自己:在竞争激烈或环境变化迅速的情况下,若不积极进取,就可能被淘汰或落后。
不过,这种引申用法虽常见,但已偏离了其最初的语境。因此,在正式场合或学术写作中,了解其本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
四、结语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理解它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其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