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庸下南京,刘庸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2、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3、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
4、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5、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
6、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
7、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
8、十月,提为安徽学政。
9、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10、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
11、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
12、(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
13、”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14、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
15、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
16、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
17、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
18、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
19、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
20、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
21、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22、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
23、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
24、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
25、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
26、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27、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
28、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声载道。
29、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
30、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31、乾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32、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
33、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
34、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
35、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
36、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
37、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
38、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
39、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
40、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
41、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
42、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43、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
44、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
45、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隶总督。
46、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
47、是年底,充经筵讲官。
48、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
49、六月,授协办大学士。
50、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51、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
52、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
53、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
54、五月,又署吏部尚书。
55、嘉庆二年(1797)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
56、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
57、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
58、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59、嘉庆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
60、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
61、刘墉不畏权势,很快查明和坤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
62、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家产。
63、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
64、嘉庆六年(1801),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65、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
66、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
67、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
68、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
69、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
70、”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
71、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
72、刘墉之书,尤善小楷。
73、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
74、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75、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
76、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
77、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78、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
79、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80、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清朝官吏,书法家,金石家,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山东诸城刘氏家族。
81、大学士刘统勋之子。
82、 1751年(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入仕途。
83、1755年(乾隆二十年),其父(时任陕甘总督)以办理军务失宜下狱,他时任翰林院侍讲,亦遭逮治,逾月获释,降为编修。
84、次年,提安徽学政,任职3年,调任江苏学政。
85、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
86、1765年(乾隆三十年)升任冀宁道台。
87、次年因在太原知府任内失察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公帑,坐罪革职拟死。
88、诏免,发军台清廷设在边疆的邮驿效力赎罪。
89、次年赦回,仍授编修。
90、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迁江西盐驿道。
91、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擢陕西按察使。
92、翌年,因父逝世,归籍丁忧。
93、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初还京,授内阁学士。
94、10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
95、翌年,复任江苏学政。
96、在此任内,他劾举徐述夔著作悖逆有功及督学政绩显著,擢湖南巡抚。
97、时值该省多处受灾,哀鸿遍野,贪官污吏猖獗,民怨载道。
98、他严劾贪官,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颇有政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
99、 1782年4月,充任三通馆总裁,5月,为吏部尚书,奉旨审理山东巡抚国泰(皇妃伯父)结党营私、贪脏舞弊案。
100、他至山东境内,化装道人,步行私访,查明事实。
101、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太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开征时,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
102、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
103、他如实报奏朝廷,奉旨拿国泰回京,并开仓赈济百姓。
104、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从旁附合。
105、他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
106、 1797年,他升任东阁大学士。
107、1799年(嘉庆四年),奉嘉庆皇帝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
108、他不畏权势,立即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20条,回奏朝廷。
109、皇帝处死和珅,并没收其家财三分之二(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入官。
110、不久,嘉庆皇帝加赐他太子少保,后命其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111、 他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
112、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
113、又筹办编撰过《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
114、并擅长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铁保等齐名。
115、其中部分墨迹以《清爱堂石刻》刊行。
116、著有《刘文清公遗集》17卷及《刘文清公应制诗》1部。
117、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
118、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119、”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
120、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
121、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122、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123、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124、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125、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使其趋于退步。
126、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
127、刘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与稍后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
128、 在刘墉诸多传世书法中,有很多代笔和赝品,特别是刘墉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鉴别真伪代笔,除要辨别整体风格外,可注意图章,如署名“石庵”二字并钤长方“石庵”压脚印或盖有“飞腾绮丽”印者,皆为其姬妾代笔。
129、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年(1805),享年八十五岁,谥清正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江宁知府.太原知府.广西考官.江西盐道.漕运按察使.湖南巡抚.吏部尚书.河道总督.直隶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他还是诗人.书法家.有<>与<>传世 观其一生,足智多谋刚正不阿再其调回京后不阿附和绅而独善其身,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不可能与权势滔天的和绅针锋相对 刘统勋(1699—1773),字延清,号尔钝。
130、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作庶吉士,聪明肯干,仕途坦荡,到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就已官居刑部侍郎,跻身部院大臣之列了。
131、此后,更是官运亨通,一任左都御史,两任刑部尚书。
132、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出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
133、明清以内阁大学士为宰辅,刘统勋事实上成为位极人臣的大清朝宰相。
134、 纵观刘统勋的一生业绩,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司法、水利。
135、在文化方面,刘统勋五任考举人的诸省乡试正考官,四任考进士的礼部会试正考官,为国选才;两任国史馆总裁,一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建树良多。
136、在司法方面,他先后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纠劾不法,整肃贪官。
137、在水利工程方面,刘统勋主持修筑了江浙海塘,疏通运河。
138、他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判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并从革除积弊入手,加速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耗费少,效率高。
139、刘统勋曾三次受到革职处分,但这三次革职皆有惊无险,不久即查明原委,得到纠正,不仅官复原职,而且照常升官晋级。
140、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十一月的一天凌晨,年逾古稀的刘统勋按时到东华门外候朝,突然发病逝于乘舆之内。
141、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皇帝亲临丧礼,流泪哀叹;朕失一股肱.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年(1805),享年八十五岁,谥清正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江宁知府.太原知府.广西考官.江西盐道.漕运按察使.湖南巡抚.吏部尚书.河道总督.直隶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他还是诗人.书法家.有<>与<>传世 观其一生,足智多谋刚正不阿再其调回京后不阿附和绅而独善其身,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不可能与权势滔天的和绅针锋相对 刘统勋(1699—1773),字延清,号尔钝。
142、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作庶吉士,聪明肯干,仕途坦荡,到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就已官居刑部侍郎,跻身部院大臣之列了。
143、此后,更是官运亨通,一任左都御史,两任刑部尚书。
144、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出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
145、明清以内阁大学士为宰辅,刘统勋事实上成为位极人臣的大清朝宰相。
146、 纵观刘统勋的一生业绩,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司法、水利。
147、在文化方面,刘统勋五任考举人的诸省乡试正考官,四任考进士的礼部会试正考官,为国选才;两任国史馆总裁,一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建树良多。
148、在司法方面,他先后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纠劾不法,整肃贪官。
149、在水利工程方面,刘统勋主持修筑了江浙海塘,疏通运河。
150、他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判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并从革除积弊入手,加速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耗费少,效率高。
151、刘统勋曾三次受到革职处分,但这三次革职皆有惊无险,不久即查明原委,得到纠正,不仅官复原职,而且照常升官晋级。
152、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十一月的一天凌晨,年逾古稀的刘统勋按时到东华门外候朝,突然发病逝于乘舆之内。
153、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皇帝亲临丧礼,流泪哀叹;朕失一股肱.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纪昀(1724—1805) 清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
154、乾隆进士,授编修,历充山西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提督福建学政。
155、服官五十余载,先后任贵州都匀知府,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
156、学问渊博,有通儒之称。
157、乾隆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是书体例之确定、总目之分类、类序之撰述,以及轻重先后,斟酌损益,多由其裁定。
158、又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经史子集,公私著述,评论得失,考证异同,辨析源流,成为中国目录学方面的巨著。
159、《提要》虽成于众手,而由其撰写、改定者甚多。
160、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文集体》。
161、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年(1805),享年八十五岁,谥清正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江宁知府.太原知府.广西考官.江西盐道.漕运按察使.湖南巡抚.吏部尚书.河道总督.直隶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他还是诗人.书法家.有<>与<>传世。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