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胡惟庸是忠臣还是佞臣,胡惟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胡惟庸,安徽定远人。早在朱元璋起兵时就投奔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中书省参知政事、左丞等职。由于他精明干练,很得朱元璋赏识。洪武六年七月拜右丞相,不久又升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1、胡惟庸上任初期,工作兢兢业业,处事谨慎细微,加之他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各项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因此,朱元璋对他“宠遇日盛”。如果他能保持这么一种平常心态,做到慎言、慎行、慎微,必然高枕无忧。
2、可是胡惟庸和多数的明代开国功臣一样,在天下太平以后,自然滋生了享乐主义、专权主义,常常居功自傲。战争时期的艰苦奋斗已忘得一干二净,加强学习、修身养性的事也抛到九宵云外去了。特别是任左丞相几年之后,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要知道,他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呀。“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报送上来的文件、材料,胡惟庸必先取阅,如果有对自己不利的,就隐匿起来不上报。对自己有意见的,就加以打击、报复。他还任意提拔、处罚官员,一手遮天。于是,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功臣武夫失意者,都奔走于他的门下,送给他的金帛、名马、玩好,不计其数。胡惟庸一时间权倾朝野,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许多人还得看他脸色行事。出身贫寒的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十分重视吏治的整顿,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当时,他也已察觉出胡惟庸的擅权乱政,对他的这些做法非常不满,怀恨在心。胡惟庸其时的地位已笈笈可危。
3、更严重的是,胡惟庸还在朝廷内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淮籍功臣宿将大多集中其门下。为了联络太师李善长,他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结成姻亲。吉安侯陆仲亨和平凉侯费聚经常干违法乱纪的事,受到朱元璋多次责备,两人很害怕,胡惟庸乘机拉拢他们。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日益加剧,使朱元璋感到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并宣布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独揽大权,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二千年的丞相制度从此取消。胡惟庸并无谋反之实,“谋不轨”纯属“莫须有”。虽然战功显赫,业绩突出,但其不自警、自醒、自律,最终也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加强皇权的借口,成为封建国家帝治的又一个牺牲品。
4、胡惟庸被杀,咎由自取。胡惟庸被杀,亦是必然。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