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的上一句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古人早就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其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这句话,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不懂的问题时要勇于提问,面对不会的事情时要努力学习。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出自《荀子·儒效》。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学习观强调“学而知之”,认为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二、原句分析
原句为: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而“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则是对这段话的一种总结与提炼,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请教,面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要主动学习。
三、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荀子·儒效》的原文,“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的上一句是:
> “不闻不若闻之。”
也就是说,如果不听闻,不如去听闻;如果不了解,不如去学习;如果不懂,就要去问;如果不会,就要去学。
四、总结对比表格
原文句子 | 上一句 | 含义解释 |
不闻不若闻之 | —— | 如果没有听到,就不如去听闻 |
不知则问 | 不闻不若闻之 | 如果不知道,就应当去请教 |
不能则学 | 不知则问 | 如果不会,就应当去学习 |
五、学习启示
从这几句古语中可以看出,荀子非常重视“学”与“问”的结合。他认为,真正的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提升自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回避,而是积极寻求解答;面对自身能力的不足,也要有勇气去学习和提升。
六、结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值得我们践行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唯有持续追问与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而它的上一句“不闻不若闻之”,则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第一步——倾听与接触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