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回酒是那几个轮次】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大回酒”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尤其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中。大回酒通常指的是在一轮次发酵后蒸馏出的酒醅,经过多次蒸煮、发酵和蒸馏后得到的酒液。它在整个酿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大回酒是那几个轮次”,我们可以从酿造流程入手,总结各轮次的特点与作用。
一、酿造流程简要介绍
酱香型白酒一般采用“12987”工艺,即:
- 1: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 2:两次投粮(下沙、造沙)
- 9:九次蒸煮
- 8:八次发酵
- 7:七次取酒
在这整个过程中,每次蒸煮和发酵后都会进行一次取酒,称为“轮次酒”。其中,大回酒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轮次。
二、大回酒对应的轮次
根据传统酿造经验,大回酒通常出现在第五轮次和第六轮次之间,具体如下:
轮次 | 名称 | 特点说明 |
第一轮 | 下沙酒 | 酒质较淡,酒精度低,主要用于后续发酵补充糖分 |
第二轮 | 造沙酒 | 酒质开始变浓,但仍有杂味,属于初期酒液 |
第三轮 | 小回酒 | 酒质逐渐稳定,风味初现,但仍不够醇厚 |
第四轮 | 大回酒 | 酒体丰满,香气浓郁,是优质酱香酒的重要来源之一 |
第五轮 | 大回酒 | 酒质更加醇厚,香味层次丰富,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性酒液 |
第六轮 | 小回酒 | 酒质略有下降,但仍有较高品质,常用于调酒 |
第七轮 | 尾酒 | 酒质较淡,酒精度低,多用于勾调或回收再利用 |
三、总结
“大回酒”主要出现在第四轮和第五轮,是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质最佳、香气最丰富的轮次。它不仅决定了酒体的风格,也是高端白酒的重要原料。在实际生产中,酿酒师傅会根据酒质情况灵活判断哪些轮次适合提取大回酒,并结合不同轮次的酒液进行勾调,以达到最佳风味。
因此,在了解“大回酒是那几个轮次”时,应结合酿造工艺和酒质特点综合分析,而不是单纯依赖轮次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