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暇饱汉语大词典】“食不暇饱”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晋侯使解扬如宋,使与楚人约曰:‘我无食不暇饱。’”原意是说没有时间吃饭,形容非常忙碌或紧张的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因事务繁多、压力过大,导致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食不暇饱 |
拼音 | shí bù xiá bǎo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忙碌或紧张 |
现代用法 | 形容因工作、学习等压力大,连吃饭都顾不上 |
近义词 | 应接不暇、忙得不可开交 |
反义词 | 饱食终日、悠闲自在 |
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名词) |
二、成语解析与使用场景
“食不暇饱”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或是生活节奏非常快,以至于没有时间好好吃饭。它不仅强调了身体上的疲惫,也暗示了精神上的压力。
例如:
- “他为了准备考试,每天早出晚归,真是食不暇饱。”
- “公司项目紧急,大家都食不暇饱,连午饭都来不及吃。”
这类表达常见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描写职场、学生生活或高强度工作的场景时。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描述繁忙、紧张的生活状态。
2. 语气色彩:偏书面化,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的忙碌状态。
4.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形容饮食不规律或营养不良,而是强调“没有时间吃饭”的状态。
四、结语
“食不暇饱”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背后蕴含着对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一种形象描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影响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
《左传》原文及注释
现代汉语常用成语词典